这些念头如同被淬炼过的锥尖,摒弃了所有浮华与犹豫,变得极其锐利、直接、专注。消耗它们思考问题,能获得穿透性的效用。
悬梁的绳索越拉越用力,木锥刺在大腿上一次又一次。
宁拙逐渐陷入忘我的境地。
老儒松涛生的目光,越来越的停留在宁拙的身上。
场中,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如此长时间持续地对自已进行折磨。
许多人中途不得不停下来,治疗自己的同时,观察周围的竞争者。于是,很多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几位修士的身上。
其中,就有宁拙。
孔然小脸惨白,手中拿捏着木锥,瞪眼看着宁拙,流露出吃惊的神色。
在他的印象中,宁拙乃是大族子弟,实在没有想到,后者竟然能这样忍耐和吃苦。
学习越发深入,宁拙心中的明悟也积累足够,开始拨云见日。
「儒门重‘克己」,此二术,正是‘克己’的体现。」
头悬梁,是在恒常的微苦中克制怠惰、散漫之「已」。而锥刺股,是在剧烈的锐痛中克服装懂、畏难、思维模糊之「己」。
「学海无涯苦作舟!」
「痛苦非是目的,乃是渡河之舟筏,敲响警醒之钟鼓,磨砺思维之砥石!」
「所以,痛苦只是工具,通过它来砥砺意志、澄澈心神、凝聚思维、破除迷障!」
「所以,它们俩提升的并非我本身的聪慧程度,而是将修士自身的潜力(意志力、专注力、理解力、穿透力)通过「痛苦’这一催化剂,激发、淬炼、提升至远超平日的极限状态!」
表面上二者只是辅助学习的法门,但本质上却是「心意主宰,以苦砺心,借痛通明」的道理。
宁拙深吸一口气,缓缓睁开眼。
学完了。
他对头悬梁、锥刺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宁拙难得抽空,扫视了周围一圈。
他发现大多数的修士,已经中断了学习,支撑不下去了。
只剩下不足三成的人,还在坚持。
「该用它们来学习更多东西了!」带着一丝丝的兴奋,宁拙开始钻研其他的典籍。
这一次他选择了《曲蛇弹动阵法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