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孟观离开后,石守信这才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他要整理一下混乱的思路。
签押房内极为安静,石守信的心绪也慢慢的安静了下来。
该说不说,现在的事态已经相当严重,只是还没有爆发而已。因为时局已经走到了一个不由他控制的十字路口了。
重点就是不可控但要命!
目前伐蜀军中博弈的几方,明面上有:邓艾、钟会、卫瓘,以胡烈为首的“告密派”,以李辅为首的“态度不明派”。
但实际上,暗地里还有两位重量级的人物没有露出水面,即:坐镇长安的司马昭,以及……蜀地暗搓搓谋划大事的姜维!
博弈的场合,并不在剑阁,而是在成都。
更要命的是,一旦大军抵达成都,就已经是“开牌”的最终阶段,而不是做准备的最初阶段。
也就是说,只要邓艾接受了刘禅的投降,那么“一计害三贤”剧本便会直接开启,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尘埃落定!
那个时候只有生死搏杀,压根不会给任何人酝酿准备的机会!短短数日,就会决出胜负,剩下的就是垃圾时间善后。
乍一看,钟会似乎处于绝对劣势,他压根没有多少亲信兵马,而且有一大堆将领明着反对他,暗地里打小报告。
钟会即便是要兵变,也是困难重重。什么郭太后遗诏,都是些自欺欺人的戏码和遮羞布而已。
谁踏马会信这个,那真是脑子进水!
可是现在没有人注意到,钟会的杀手锏并不在魏军之中,反而是姜维麾下的蜀国降军。
钟会利用这些军队,便可以控制魏军将领。
而邓艾,入成都后已经立下不世之功,他压根意识不到自己死到临头。
相信这位情商欠缺的主将,会在第一时间出局。
至于卫瓘,他的优势在于司马昭给的“持节”,在军中拥有最高决断权。可是他却没有军事指挥权,跟军中将领也是不熟。
只有在政令军令通畅的“女频模式”下,卫瓘的权力才有保证。乱起来之后,谁踏马管卫瓘是不是持节,是不是监军!
到时候谁的刀更快,拳头更大,谁说话就管用!
那么姜维如何呢?
姜维的优势,其实是心理上的。姜维和钟会的奖励机制并不相同。
钟会是要全胜才算赢,所谓全胜,是一方面压制住蜀国势力不造反,另外一方面控制这十多万魏军。最后他成为所有人的统领,剿灭所有不服。
想想就知道这有多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