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你只管去召集便是。”叶天摆了摆手,示意郭嘉退下。
然而,郭嘉刚走到帐门口,却又突然停下脚步,转身笑道:“主公,嘉方才在陈留城中,偶遇一位奇才,特来向主公举荐。”
“哦?能得奉孝如此看重,想必非是凡人。此人是谁?”叶天来了兴趣。
“此人乃是嘉的同乡,亦是出身于颍川阳翟。嘉与其攀谈之后,发现此人在治国经略,尤其是农业屯田一道上,有着惊人的天赋与见解,实乃不可多得的内政奇才。”
又是颍川阳翟?还精通农业屯田?叶天心中一动,一个名字瞬间浮现在脑海。
“此人,姓甚名谁?”
郭嘉恭敬地回答:“回主公,此人名叫枣祗。”
果然是他!
叶天心中一阵狂喜。瞌睡来了送枕头!自己正准备在兖州大搞屯田,这位曹魏屯田制的首倡者和奠基人,就自己送上门来了!历史上,若非枣祗在许昌屯田,为曹操提供了海量的粮草,官渡之战的结局恐怕犹未可知。
“你立刻将他带来见我!”叶天毫不犹豫地说道。
片刻之后,郭嘉便带着一个身穿黑袍,眉清目秀的年轻士人走了进来。
而那青年不过二十出头,身上带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见到高坐主位之上的叶天,眼神中既有激动,又有敬畏。
“小人枣祗,参见大将军!”枣祗一见到自己的偶像,当即激动地跪拜下去。
叶天快步上前,亲自将他扶起,温言道:“先生不必多礼。我听奉孝说,先生于农业屯田一道,有经天纬地之才,此事当真?”
枣祗闻言,脸上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抬头挺胸道:“回大将军,若论此道,祗不敢说天下第一,但放眼当世,能胜过祗者,恐怕寥寥无几!”
“好!有此自信,方为大才!”叶天大笑,“既然如此,我便考校你一番。如今我初得兖州,百废待兴,流民遍野,荒地无数。若让你在兖州主持屯田事宜,你当如何施为?”
叶天当即就屯田制的具体方针措施,以及如何在兖州这片复杂的土地上推行,
向枣祗提出了一系列尖锐而实际的问题。
面对叶天抛出的一系列关于屯田制的尖锐问题,枣祗非但没有丝毫慌乱,反而双目放光,侃侃而谈。从如何清丈荒地、招募流民,到如何分配耕牛农具、制定税收比例,再到如何兴修水利、防治灾害,他都对答如流,条理清晰,见解独到,显然早已对此有过无数次的深思熟虑。
叶天听得连连点头,心中赞叹不已:“果然是经世之才!奉孝此次为我寻得了一块瑰宝啊!”
一旁的郭嘉亦是面带微笑,拱手道:“主公,嘉所言非虚吧?枣祗之才,可还入得了主公法眼?”
“何止是入眼,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叶天大笑道。
得到叶天如此高的评价,枣祗更是激动得满面红光,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进入那传说中的天帝城军师府,与天下顶尖智者共事的未来。
叶天也不再多言,直接开口问道:“枣祗,我欲任命你为兖州屯田都尉,总揽此地一切屯田事宜,你可愿意在我麾下效力?”
枣祗闻言,毫不犹豫地纳头便拜,声音洪亮地答道:“承蒙大将军不弃,祗愿为大将军赴汤蹈蹈火,万死不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