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应了那句: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目光不知不觉再次落到了投稿作家的信息上。
第一中学…
这是子衿曾经就读的地方。
对方是一名老师吗?
应该就是老师了,有可能还是浸淫文字多年的语文老师。
看到陈小米嘴角含笑,眼里全是流光溢彩,借笔的廖姐笔也不急着借钢笔了,忍不住把头凑过来问:
“小米,我认识你快两年了,从没见你这么精神过,你这是遇到神仙稿子了?”
廖姐这样说不是无的放矢。
陈家的背景她是有所耳闻的,陈小米也是毕业于人民大学的高材生,一般稿子还没资格让小米如此忘形。
怕自己有审美偏差,陈小米大大方方把《活着》递给廖姐:
“廖姐,你帮我掌掌眼。”
这间办公室都是初审,遇到有好的稿子还得交给编辑部副主任兼主编周明伟终审才能过关。
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出岔子,大家有时候会让关系好的同事过目一遍,才进行送审。
一般走这流程的,要么是自己把握不准的,要么就是稿件太好,才让人帮着把控一下。
而今天陈小米显然是因为稿件太过好了,好到爆炸了,好到她无法自制。
她也不担心对方会抢稿子,一来这么多人看着呢,谁敢明目张胆干这事?
二来陈家不是吃素的,在陈家面前廖姐还翻不起什么浪。
“行,能让你这么激动的稿子肯定不凡,我来拜读一下。”廖姐接过稿件,埋头浏览了起来。
四万字不多,却也不少,廖姐足足花了20多分钟才看完。
陈小米第一时间问:“廖姐,怎么样?”
廖姐定了定神,半晌十分羡慕地说:“真好!写的真好!难怪伱会如此动容,换我可能更不堪唉。
小米,这是机遇,你要把握住。”
听到廖姐这么夸赞,眼睛看累了、正作短暂休憩的戴叔顿时按耐不住了,站起身伸手:“来,给我看看,是不是真有这么好?”
陈小米笑着把稿子亲自送对方手里:“给,您帮着瞧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