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此生无悔入华夏,采访结束(4 / 8)

        作者:三月麻竹 字数:3520字 更新时间:2025-11-03 18:36

        竟然当着这么多媒体记者的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亲口承认:李恒的水平高于他。

        这是何等的赞誉啊!

        只此一句就胜过千言万语,无需多言!

        女主持人对李恒说:「我能听出来,巴老先生非常自豪,对你的期望很高。」

        李恒低调表示:「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不让老师失望。」

        作家的事和音乐方面的积累都通过一问一答的采访方式给了外界完美诠释,揭开了神秘面纱,让大家能清晰地、活灵活性地重新认识李恒。

        接下来又聊了一小会后,新闻发布会正式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主持人首先点了新华社的记者。

        记者问候:「李先生你好。」

        李恒礼貌回答:「记者朋友你好。」

        记者提问:「尽管《白鹿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社会上对其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白鹿原》太过露骨、大胆,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这样的书不应该流传于世。

        但另一方面,也有更多的名家、教授和评论家非常推崇《白鹿原》,认为这书写出了民族史诗,是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宏大作品。是一部开天辟地之作。

        对此,你怎么看?」

        这问题很犀利,很刁钻,而且是新华社记者提出来的客观问题,不好随意打太极回避。

        而且新华社记者提到的「有人」,明眼人都知道是指那位在文坛地位很高、有很大话语权的黄先生。

        大家都替李恒担心,凝气屏息,想知道他会如何回复?

        李恒把话筒放到嘴边,缓沉道:「说我露骨、大胆和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我没什么好话可说,送他一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不,我还送他一句:何不食肉糜?

        伟人都说过,要多出来走走,多出来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作为文人,

        职责之一就是真实地记录历史变迁,我的人生信条就是耕读传家,连事实都不敢面对,谈何创作?

        我写《白鹿原》就是要将那些隐晦的、难以诉说的事情全部展现出来。」

        这话一出,整个相辉堂安静了十来秒。

        随后就迎来一阵阵吆喝声,和如雷掌声。

        「好!好!好!」

        「别听那捞什子狗屁的!他也懂文学?他也懂创作?」

        章节报错